Window of Wenyuan
文苑之窗
文藝作品
汲取奮進力量,共筑信仰基石。近日公司組織了《我們的七月》觀影活動,作為一名新時代黨員,觀影結束后內心久久不能平復,英勇的革命先烈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影片采用口述歷史和影像藝術化創作相結合的方式,聚焦羅從善、王文貴(小黑子)、薛世武、李毅德幾位親歷扶眉戰役的老兵以及親屬們,重返當年作戰的故地,通過他們的個人回憶和真實講述,回顧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2兵團4軍11師33團副團長高增岳和他們的戰友們等原型人物為代表的真實戰爭故事,為我們重現了那段英勇的歲月,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打響西北決戰第一仗的壯麗篇章。同時也體現了人民解放軍視死如歸的戰斗意志、舍小我為大我的革命信念。
銘記歷史 感恩祖國
“盡管上面沒講說打什么仗,但是我們心里面有數,說可能要打大仗。”“我們的戰士那簡直不怕死,腹部受傷腸子都出來了,他又把腸子塞回腹中,繼續戰斗……”“犧牲的太多了,我記不清誰是誰”,“我活著,他們卻都死了,那誰該是英雄?他們才是英雄!”聽著老兵們一句句動情的講述、一段段刻骨的回憶,我被解放軍戰士們英勇頑強、敢于斗爭、為國家命運赴湯蹈火的革命情懷深受觸動。面對扶風、眉縣一帶,胡宗南最精銳的四個軍還有馬家軍的十幾萬部隊,中央軍委批準了制定了鉗馬打胡,先胡后馬的作戰方針。扶眉之戰中營長高增岳和戰友們用血肉之軀筑起人墻,用勇氣和信念支撐著自己前進。戰場上我軍戰士發揚了不怕犧牲,革命到底的斗爭精神,保持著旺盛的士氣和高昂的戰斗意志。歷史記載,扶眉戰役共殲敵4.4萬余人,解放了扶風、眉縣、岐山、寶雞等9座縣城。面對無數英雄先烈的奉獻付出和巨大犧牲,我們應該時刻銘記歷史,感恩祖國。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與安寧。
堅守崗位 不斷學習
影片中高增岳率領的先遣營,秘密進入國軍占領區,開始了長達140多里的艱難行軍。行軍途中天氣炎熱,戰士們的嘴唇干得都起了皮。面對極其惡劣的生存環境,小戰士依然懷著對知識的渴望,積極向自己的營長求教知識,用木炭在自己的小本上認真記下學到的文字。看到這一幕讓我不禁開始反思今天這么好的條件自己還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學習。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多思考多請教,時刻堅守自己的崗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嚴格要求自己。
堅定信念 甘于奉獻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正是革命戰士心懷堅定信念,奮勇殺敵,敢于擔當的大無畏精神,高營長在炸藥包即將爆炸的一剎那,用血肉之軀抵擋炮彈襲擊,冒死救了小女孩;正是這份擔當,影片中革命烈士田龍為找尋水源,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正是這份擔當,一得知用老鄉送的被子做急救包的時候,瞬間生氣了,督促讓趕快還回去,如果不夠用自己的被子;正是這份擔當,戰士們拼盡全力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勝利!因此,在公司這個大家庭中,我們都應團結同事,甘于奉獻,用行動去踐行堅定的理想信念,用愛去溫暖身邊人。
山河為證,英雄不朽。回望先輩的事跡,讓我看到了英勇的先輩在面對生死存亡時所展現出的英勇和堅韌,也讓我感受到了戰友情誼的深厚和真摯。同時,電影也提醒我們,歷史不應該被遺忘,那些為了保衛祖國而犧牲的英雄們更不應該被遺忘。我們應該銘記歷史、牢記使命,把愛國情懷自覺融入日常學習、工作中,為推動工作貢獻自身力量。(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