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 of Wenyuan
文苑之窗
文藝作品
總有些記憶,刻在腦海里;總有些留念,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濃;總有些人和事,在我幼小的童年里記憶到終生,揮之不去。
我是礦工的后代,從小生活在礦山,對礦上的井口、澡堂、煤場、醫(yī)院、學(xué)校,甚至礦山的一草一木都有種特殊的情懷。
我覺得礦工是最辛苦的,他們工作在地下,環(huán)境艱苦漆黑,享受不到陽光、也享受不到新鮮的空氣。工作環(huán)境惡劣,不但有水、火、瓦斯等災(zāi)害對生命的威脅,還有意外傷害、風(fēng)濕病等職業(yè)病對身體的摧殘。
我們的父母們,大多都是70年代初期從全國各地來到礦區(qū)。父輩們義無反顧的選擇了煤礦,攉煤架棚、打眼放炮,面對潮濕的工作面,沒有任何抱怨。他們掄大錘,強(qiáng)大的震動使得渾身發(fā)麻。
他們的工作服顏色是灰的,可長期的井下作業(yè),顏色就變成了黑色,而且穿的時間長了,布滿了破洞。作為礦山的女人們則把他們的衣服洗干凈,縫補(bǔ)了繼續(xù)穿,父輩穿衣都很節(jié)省,為的是省下來錢來給我們買衣服。他們頭戴安全帽,頂一盞礦燈,脖子圍著一條毛巾,腳穿一雙大膠鞋,腰系一條皮帶,三點一線是他們生活的軌跡。他們飯量大,尤其是在一線,勞動強(qiáng)度大,一頓飯得吃好幾個饅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那時候供給的糧食很少,因為飯量大,常常是入不敷出。井下一線工人吃飯要特別快,慢了,就可能把煤渣和飯都吃了下去!就那樣,無論是父親母親,他們從沒有抱怨過自己的苦。
父親一生把最好的年華獻(xiàn)給了礦山,他和工友們用勤勞和汗水挖出黑色的金子,他們是井巷中流動的風(fēng)景,是火和光的采集者。他把全部的愛給了我們這個小家庭,自己留下的是辛勞和疾病。他一輩子如同挖出的煤,燃盡了自己,溫暖了別人。在我的生命中,他就是我最可親可敬的英雄。(程文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