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 of Wenyuan
文苑之窗
文藝作品
“西邊的太陽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首紅色歌謠勾起了無數人的回憶,仿佛讓人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風云年代。
抗日戰爭時期,棗莊礦區有一批工人,在日寇的逼迫蹂躪下,秘密地組織起來。在共產黨與劉洪、李政委等人的領導下,武裝自己反抗敵人。成為一支專在鐵路線上進行斗爭的游擊隊,名叫“鐵道游擊隊”,老百姓稱“飛虎隊”。這支游擊隊在數倍于己的敵人面前,破鐵路、奪物資、炸軍列、燒洋行,戰功赫赫,攪得敵人雞犬不寧。在面臨敵人的瘋狂反攻和抱負鐵道游擊隊沉著應對,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最后迫使日軍小林部隊全體投降,創造了抗日戰爭史上的神話。
讀完這本書,我的腦海里仍回想著飛虎隊與敵人斗智斗勇的場景。我不禁想:“飛虎隊是如何執行如此危險的任務的?面對眾多敵人,飛虎隊又是為什么能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戰果?在敵人鋪天蓋地的攻擊下,飛虎隊竟能進行必要的反擊,是怎么做到的?”
我認為,首要是民心,民心所向是這場斗爭屢屢得勝的關鍵。百姓群眾愛戴飛虎隊,擁護飛虎隊,敬佩飛虎隊,敵人再多也沒人民多,敵人力量再大也沒人民力量大,一時的黑暗遮不住一世的光明,人民是打不垮的,只有人民的力量才是無窮無盡的。
其次是善于聯系實際、總結經驗。敵人為了防止八路爬火車、在欄桿上纏上鐵刺、制作出“刺猬火車”,飛虎隊第一次爬車受挫,隊長劉洪在看到隊友墊著毛巾端火盆的生活小細節后聯系實際制造出鋼鐵手套、輕松化解攀爬難題。
還有就是敢于自我批評。當日寇燒村時,一貫冷靜的劉洪也失去了控制,要與敵人拼個你死我活,不聽勸告感情用事,結果不少戰士白白犧牲,李政委也負了傷。事后,劉洪能做出檢討:“自己是部隊的主心骨,愈是對敵人仇恨愈不能沖動,凡事不能不聽勸告一意孤行,這樣在以后的戰斗中才能減少失敗”。
《鐵道游擊隊》不僅是一部紅色經典,它更是無數無名戰士與人民與日寇抗戰到底的決心與象征。雖然那紅色的歲月已離我們遠去,但那紅色的精神仍在延續,那鮮艷的紅色旗幟在中國大地上飄揚飛舞,屹立不倒。在這安定、幸福的紅色大道上,我們正迎風成長,延續那奔涌的激情,秉承那英勇不屈的精神,發揚那浩然正氣,讓我們堅定地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