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新聞中心
公司新聞
喜悅、興奮又有點緊張。此時,預計為期30天的年度檢修工作已即將進入倒計時。忙碌了近一個月的檢修工作人員們,只盼能站好安全檢修的最后一班崗。
在此期間,他們以上心的態度,用心的行為和公心的標準,在公司上下營造出了濃厚的安全檢修氛圍,為企業后續發展存蓄了遠行力量。
上心·有心人就是干在平常
“每一環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哪怕一根細小的管線,在化工廠里也不能大意。”這是制油分廠焦化車間副班長楊全軍面對安全檢修最直觀的感受。
不同于以往開車時的“插空”切塔,或是出現個別問題維修個別問題,本次年度檢修工作的任務量、項目數、參與規模和等級標準都前所未有。這是一場真真正正、徹徹底底,立足企業當前實際,又兼顧長遠發展的檢修“攻堅戰”。
“安全決定一切。”這是制油分廠儀表車間副主任杜巖在面對采訪時告訴我們的第一句話。
制氫車間作為制油分廠上承蘭炭造氣分廠和下游車間的第一道工序,程控閥是其中控制流量、壓力和流體溫度等參數的重要樞紐。杜巖和同伴們本次負責檢維修的正是制氫PSA提濃提純共三期的78臺程控閥。其中的危險性介質,不停車時無法做到隔離。一旦泄漏,或造成塔壓無法控制波動;或有引起火災和人員中毒等重大安全隱患。本次停車檢修就是為了清除此類風險。
針對如何保障此項檢修任務的工藝安全,杜巖對此有著自己的見解。“每臺程控閥要換的O型圈就有近20條,如果要徹底維修,我們要把設備拆解到每顆螺絲。”他在介紹中對維修部位如數家珍,程控閥上下分幾層、每層有幾個圈,哪些是主要磨損部位,如何在檢修中化整為零等,這對能將儀器表里構造“大卸十八塊”的杜巖來說并不算難事。
依靠對工藝和儀器的高度熟悉,杜巖和搭檔們的檢修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
與此同時,安全檢修能夠順利進行的關鍵有時不僅在于了解細節,更在于對速度的把控。在檢修中,如果要確保管線中的腐蝕性介質不泄漏,需要依賴工藝臨時封堵。此外,為了防止空氣進入設備引發燃爆,杜巖說他們加班加點也必須以最快速度高質量完成回裝——“安全維修的宗旨,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完一個閉環”。
“小心,你們不要站在起吊器下面!”采訪到一半的時候,現場的檢修人員大喊著相互提醒。安全是所有檢修工作人員都放在心上的事,這也是他們對現場情況高度重視的體現。長期的現場經驗將“不干活沒有風險,干活就存在風險”的認知植入他們的意識深處,所以諸如吊耳松了、角度高了……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立即引起他們的注意。
汗水。烈日。塞北。檢修現場的光與塵在時間的額間浮動。大家埋著頭、彎著腰、側著背,只有叮叮當當或嗡嗡轟鳴是細致專注的托腔。
“文明檢修,一個是保證質量,再一個是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防護絕不能留死角。”
“職工生命重于泰山。”
……
檢修安全的保障,得益于他們繁忙工作中的留心和思考。能夠對平凡小事生發出自己的體會,自然也就成為了工作中的有心人。
盡小者大,積微者著。在年度檢修工作中,像杜巖和楊全軍一樣的有心人還有很多。他們的一言一行,既是檢修人員整體風貌的最佳注腳,更是東鑫垣人樸素奮斗的立體縮影。
用心·向心力貴在并肩協力
30天,354項檢修任務。
240頁,十萬逾字的裝置檢修和開停車方案。
219頁,近九萬字,一稿又一稿的分廠檢修方案和項目計劃書。
……
安全檢修系統的穩定運行,離不開系統中每個細節的協作支持。這些數字和文字背后,是部門與部門、車間與車間、職工與職工為了安全檢修的反復推敲和思索。怎么做才有針對性?怎么準備才能安全平穩?怎么落實才能合理有效?安全停車狀態背后是經驗與科學的支持,原則質量目標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論證與再嘗試。
從8月22日開始,檢修工作已經進行了21天。科學合理的論證安排讓安全檢修工作得以持續高質量進行。
“不要求時間特別急,就要求一個維修質量和安全。這是第一位,我們也是這樣去執行的。”現場檢修人員的嚴格落實無疑給了前期工作最大程度的信任。
“從雷董事長的講話中我們能領略到新的戰略意圖。”制油分廠儀表車間主任李鵬偉告訴我們,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檢修和其他重要的生產經營事項,現在的思路和戰略是在全面對標集團公司優秀企業和行業內標桿單位。
至于檢修中的安全保障到底應該怎么做?要先從員工思維觀念上開始轉變。拿出案例共同學習,讓大伙一起進步。特殊作業怎么保障現場安全?如何快速辨識風險點?置換合不合格,壓力卸沒卸完?吊裝作業增幅是多少,有多少噸要吊車,吊裝介質是否毒有害、是否易燃易爆?在細節中反思,定期復盤梳理問題,為的就是要做到讓大家本身對安全有概念,同時更要在緊急時會處理,在日常中能識別。
“從自身做起,管好自己的責任區,堅持‘我的地盤我做主,我的安全我做主’。”這是李鵬偉經常在車間例會上傳達給伙伴們的觀念。每個人管好自己的小區域,耕好自己的“田”,就是給安全土壤進行“精準灌溉”。
說到管理安全“地盤”,李鵬偉看向了不遠處的同伴們。“大家配合都還是挺默契的,畢竟都來公司8年了。”輕松的語調背后,活躍著無數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堅守的身影。8年不僅是一段時間或一串數字,還是一個個體、一名職工,對自身日復一日忙碌其中的事物的情感厚度。因為固守和堅持,所以熱愛和熟稔。他們就像螺絲釘一樣,用韌勁兒啃下了一塊又一塊工藝、技術、生產的“硬骨頭”。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據李鵬偉說,在大檢修過程中緊盯瓶頸問題和技術關捩——打通GDS系統通訊,完善SIS系統數據修改,徹底消除DCS系統報警隱患,保證儀表自動化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將成為他和團隊以“實現企業今后平穩高效生產”為目標,立足專業、全力以赴的首要任務。
李鵬偉們的通力配合不僅體現在行動上,還存在于考慮如何干工作的思路中。——“良好的安全理念和檢修效果在于通盤考慮,我們要做好兼顧‘上下左右’的溝通,每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是李鵬偉工作多年的“心得體會”。
對上要明確目標,對下要合理安排。工藝給檢修創造條件,調度負責現場監護和置換節奏。“一左手,一右手,我們要對彼此有交代。”
說到底,在工作中看得見人,工作才能壓得實、干得好。基層一線中,一個個奮斗的身影以實干向心鑄魂,匯成企業遠航的意志船帆。并肩而行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好,心就能扎扎實實地穩下來。
公心·同心圓仍要持續發力
安全發展人人受益,更需人人參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安全生產是民生大事,一絲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對人民極端負責的精神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想問題,把重大風險隱患當成事故來對待。”
防微杜漸,禁于未然。當前,公司檢修中的消防、安全、環保工作始終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全面落實“區域責任制”“項目負責人責任制”和車間主任第一責任制。確保檢修項目“日事日畢”,確保安全工作在每一個環節都不留“欠賬”。
蘭炭造氣分廠廠長姬彥飛向我們分享了分廠落實檢修安全責任的具體做法。
本次檢修,蘭炭造氣分廠共上報31個檢修項目,但其中實際包含小項要超過二百多項。姬彥飛、李海鵬等蘭炭造氣分廠管理層采用了統籌分類辦法,對檢修項目進行系統梳理,按照風險點合并同類項。這樣的部署更看重任務劃分的質量與科學程度,讓繁重的任務更容易理解,也讓高風險重點監管部位更直觀清晰。
列好項目清單,明晰檢修內容,統一施工節點,預估完成時間……既確保了當天任務高質量完成,又做到了準確把握節點推進總工程量。科學規劃讓人人有方向,安全有保障。
安全檢修責任要想落實,科學規劃是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讓安全觀念在全體職工的思維層面扎下根,生發成行為習慣。姬彥飛說:“分廠現在更加重視對安全作業的學習、宣貫和培訓,引導普通員工站在更高層面和角度上去思考安全問題。”從檢修項目的確定,到檢修方案的成型,再到整個檢修過程的監管,原則就是將安全培訓穿插進檢修工作全過程。從檢修作業著裝、安全帽佩戴、動火作業票證填寫等細節處入手規范,為的是能確保檢修現場“無三違”。
“我們就是去做,堅決將公司戰略目標執行落地。”在組織學習董事長雷宏春在大檢修動員會上的講話后,各分廠對今年的工作目標和安全形勢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現在要從粗放式走向規范式的細化管理。”“越是在內外部壓力陡增和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越是要守牢安全環保工作底線不動搖。”
夯實基礎,方能利于長遠。本次年度檢修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安全風險隱患,徹底解決影響效能提升和制約生產運轉周期的“硬件”問題,為企業后續產業延伸轉型,實現本質安全鑄牢地基。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雷宏春多次強調檢修安全的重要性,既是基于企業發展實際做出的科學判斷,更是將“人”放在了企業發展的核心位置。
檢修中安全、環保、進度、質量之間的關系如何平衡,關鍵在人;安全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義能否壓實,關鍵也在人——要看領導干部能否和一線職工同甘苦,還要看機關處室能否為一線職工服好務,更要看公司上上下下能否為了同一個目標持續發力——大家同做安全的管理者和踐行者,責任就能層層落實。
年度檢修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力場和蓄力場,安全則是其中需要重點關注和持續發力的長跑項目。圓滿完成安全檢修任務不是終點,而是新期許、新奮斗的起點。以人為本的“三位一體”將為安全發展書寫高質量答案:用公心定“圓心”,以善作為延“半徑”,所有人都在檢修中做有心人,用相互信任凝結成向心力,定能繪好東鑫垣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同心圓。(黨群工作部:李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