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 of Wenyuan
文苑之窗
文藝作品
白墻黛瓦藏不住,聞名百年周樹人。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這是魯迅一生的寫照,一生的生命印記。一直以來,敬仰先生的為人與節(jié)氣,傲骨與氣魄。很幸運,我終于也去到了浙江紹興。
讀了先生的書,走進了魯迅故里,走近魯迅先生。
魯迅故居,周家新臺門是周氏人聚族而居的地方,建于嘉慶年間。1881年9月25日,先生誕生于此。首先映入眼瞼的是魯迅陳列室,是先生童年玩耍,青年學(xué)習(xí)與工作的地方。屋內(nèi)的陳設(shè)都按當(dāng)年原樣擺放,甚至很多物件都是當(dāng)年的原物。
“我家的后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確是我的樂園…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會拍的一聲,從后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luò)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
(選自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出了陳列室,出門便是百草園。回憶似水流年,獲得些許溫馨。這充滿無盡樂趣的百草園,成為魯迅兒時百去不厭,流連忘返的秘密花園,讓人神往。兒時的魯迅先生也散發(fā)著濃烈的魅力。在百草園里,這是專屬于魯迅先生的童年世界,但是先生筆下的無限趣味我卻只能領(lǐng)略一二,那種真正童年的菜園應(yīng)該只存活在先生的文字和逝去的歲月里吧!
“童年是一條河,蕩漾著美好的記憶;童年是一幅畫,描繪著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歡唱難忘的幸福。”當(dāng)我們的童年與魯迅先生的童年相遇,每個人的童年,都珍貴而難忘,擁有很多的快樂,也夾雜著些許苦澀。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著,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然而,童年都只是人生的短暫驛站,無論悲歡,都是成長的底色。如何在這底色上,擺脫冷氣,經(jīng)受歷練,增強斗志,書寫好自己的故事,才是值得我們用一直所追尋的。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副畫,畫著一只很肥大的長頸鹿伏在古樹下。”三味書屋是清末紹興城內(nèi)最有名的私塾,先生12歲至17歲在此讀書。他勤奮好學(xué),注重思考。在這里打下了良好的文學(xué)基礎(chǔ)。
書屋正中為塾師桌椅,兩側(cè)為客席,窗前壁下為學(xué)生座位。魯迅先生的座位最初在書屋的南墻下,是靠近后門的一個位置,那個門子通往后園子,當(dāng)時孩子們常常溜出去,到園子里玩。魯迅覺得小伙伴們進進出出,影響他的學(xué)習(xí),就要求私塾把座位移到東北角。
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就能看出當(dāng)時的魯迅先生是一個很有想法很有追求的人了。魯迅使用的是一張兩屜的硬木書桌,桌面右下角有一個一寸方見的“早”字,是魯迅當(dāng)年親手刻下的。一次,魯迅因故遲到,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于是就刻下這一個“早”字,用以自勉。這些歷史物件都被紹興市文旅保護的很好,雖然我無法近距離觸碰魯迅當(dāng)年使用過的課桌,只能隔著柵欄去看看那個于后世帶來深刻影響的“早”字,但站在書屋門前,便已覺得此行不虛。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不滿是向上的車輪,能夠載著不自滿的人類,向人道前進。”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踏上人生的旅途吧,前路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出路。”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在那個混沌的年代,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以筆代伐為救國,戎馬一生戰(zhàn)輝煌。警醒世人,百十年彈指一揮間,很多人和事都已經(jīng)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但魯迅先生的光輝卻依然照耀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他也許算不上是偉人,但絕對算的上是思想的巨人。
很感激,成長的路上有先生的思想與作品指引相伴,感激先生的文字,感激先生的話語,總在我想到未來,想到遠方,悲觀彷徨且最迷茫時被點醒。先生的文章,歌頌光明,揭露黑暗,每讀一次,總是會驟增不少覺悟與力量。先生的話,永志不忘,也將一直踐行。
先生既作為照亮世界的光,此后如何沒有炬火,我輩皆是炬火。當(dāng)今中華之崛起勢不可擋,我替先生看到了。先生昔日之所希望的,亦我輩今時之所奮斗的。我輩亦有志于此,當(dāng)鍥而不舍,身體力行。
做一個心有光明的人,一個積極向上的人,發(fā)光發(fā)熱,敢愛敢恨,敢說敢做,敢于追求,堅持真理,維護正義,努力做事,努力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這應(yīng)該是先生一直以來給予后輩的期望吧!
先生的民族魂,恒久留存,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長河之中。
如今這盛世,應(yīng)當(dāng)如您所愿!
記得來路,不畏前程,始終心存光明,溫暖與希望,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路。
先生不朽!
寫于二零二三年五月二十日晚